电话:0592-520500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成者稳就业服务平台 时间:2024-04-15 作者:成者稳就业服务平台 浏览量:

“新质生产力”是近期政策的高频热词。从演进脉络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政策推动的主线。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因而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它包含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等多个要素。顾名思义,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质态的生产力。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它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而“质”则强调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它代表着一种关键的转变,标志着科技、创新、高质量生产的崭新时代的来临。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具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由著名经济学家索洛于1957年首次提出:资本和劳动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则反映了除资本和劳动之外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又称为索洛残差。在全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边际效果递减,投资回报率下降,一国产出难以维持长期增长态势。因此,一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最终只能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资源配置改善。这与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思路相吻合:一方面强调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并且从融资方面支持企业对技术的研发,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等;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引导要素资源从低效率向高效率转移,如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新质产能,并且防止旧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健全制度,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等。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科技创新主导。新质生产力强调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整体跃升。这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特征使得新质生产力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高效能与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种高效能与高质量的特征使得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通过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新质生产力能够打破传统产业的界限,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等问题。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等方式,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上四个特征使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背景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从内部环境看,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增长方式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过去依靠劳动和资本投入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GDP增速的中枢持续下滑,由2000年—2008年的10.5%回落至2009年—2019年的7.8%,2020年—2023年则进一步回落至4.8%,2023年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下滑至25.9%。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渐突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2023年,我国16岁—64岁人口占比为68.3%,较2010年的峰值74.5%回落了6.2个百分点。这可能预示着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将部分转移至其他国家;二要提升劳动生产率,在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单位劳动创造的价值量不高,那么,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低附加值的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资源、劳动密集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其次,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跨领域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技术应用创新迭代加速、数据要素重要性提升、科技革命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的特征,顺应全球技术变革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为此,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进行指导,需要新的经济科技体制框架作为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面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国内自主可控的紧迫性提升。同时,全球范围内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等前沿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赢得发展主动权在国际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质生产力的实现途径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主导,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主要体现为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呈现。为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新技术及其相关的新产业看,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中的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是“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此外,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较高,应可以关注大数据及相应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技术应用领域。目前对未来产业还缺乏具体的定义,但从当前公布的政策看,应重点关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核聚变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在新质生产力中,人工智能可能成为重中之重,涉及通信、电子、传媒、计算机等行业;其中,机器人行业涉及机械和汽车行业。同时,生命科学、生物制造、创新药涉及医药行业;新材料主要涉及新能源和有色行业;量子技术涉及通信和计算机行业;氢能涉及新能源行业;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涉及军工、通信和机械行业;脑机接口涉及医药行业;先进半导体涉及电子行业;等等。


其次,从新业态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重关注数字业态融合和空间拓展两大方向。一是数字业态融合。“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强调了数据要素的突出作用,强调数据要素可以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融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同时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即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应重点关注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二是空间拓展。随着技术进步,可以作为劳动资料的领域持续扩大,应重点关注低空经济、深空深海开发、商业航天等新业态。


第三,从新模式的角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应建立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机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创新。同时,要关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横向协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二是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应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同时,要关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三是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新模式。应推动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等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同时,要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建设。四是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的新模式。应关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平台企业向更加开放、透明、共享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五是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化转型的新模式。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转型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趋势。应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转型,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加强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作者系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财政部财政政策研究专家)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上一篇: 报到证的重要性
客服服务热线
0592-5205005
工作日 9:00-17:3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2019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厦门市七妙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厦门市大众创业就业促进中心 闽ICP备18013309号-1

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19号之一5楼 EMAIL:xmiea@sina.com

ICP经营许可证:闽ICP备18013309号 人力资源证: (闽) 人服证字(2023)第0202001813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